铝合金电缆连接端子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0/12/30 9:46:03 浏览:748次
在过去的两三年中,随着铝合金电缆成为中国电缆行业最热的部分,这个预计规模高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新兴市场从来没有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话题。关于铜铝合金电缆终端解决方案的争议一直存在。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内铝合金电缆市场的火爆,但同时也表明,这仍然是细分领域的一个新生,迫切的规范。
回顾过去两年的国内行业新闻,发现许多企业经常围绕铝合金电缆连接端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专业的电缆连接器制造商可以分享科学见解,但是一些历史悠久,对信誉和专业性提出一些看法的公司仍有待争论。所以问题是:铝合金电缆连接端子问题的真相是什么?
真相1:电缆端子和导体不需要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
电缆,无论是传统的铜电缆,还是更具成本优势但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铝合金电缆,作为工业设备,对其安全性,性能,耐久性等要求都非常高。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最有效方法。
目前,当前国家标准GB / T 9327-2008中“额定电压不超过35 kv的电力电缆导体类型和机械压力连接硬件的测试方法和要求”(修改IEC 61238-1:3)规定为端子通过电气测试和机械测试,其中1000次电加热循环时间通讯是检查导体和端子在安全性能测试条件下的结果。简而言之,端子和导体连接系统的合格性基于测试数据和标准,并且IEC和GB标准不要求端子和导体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相同。
坦白说,所谓的铝合金电缆端子问题不存在。创建主题以吸引行业关注的公司的动机显然需要投资者和客户保持警惕。
真相2:根本不存在技术争议
长期以来,电缆行业一直普遍认为端子和电缆导体的制造标准不同,并且它们各自的化学成分要求也不同。当前接线端子的制造标准是GB / T 14315-2008“电力电缆导体的铜和铝接线端子和连接管”,其中4.1.2指定了铜和铝过渡产品的名称,而在条款5.1中,规定铝材料不得低于GB / T 3190 No.2工业纯铝(L2)。现行的铝合金电缆导体化学成分国家标准是GB / T 30552-2014《电缆导体用铝合金电缆》,规定可以使用六种等级的铝合金作为电缆导体。
因此,可以清楚地发现上述两种产品是根据不同的国家标准制造的,并且它们的材料选择也不同,因此没有优劣之分。再次,所谓的连接终端问题是外行的说法,因为所谓的技术差异本身并不存在。
到目前为止,与长期把握终端企业连接问题相反,不可避免的是要怀疑其在专业领域的认知水平和严格程度。中国的铝合金电缆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未知的企业可以发挥作用,但是毫无疑问,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真正的科学端子解决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
真相3:在北美四十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在考虑连接端子问题时,一些对cu-Al过渡端子提出质疑的企业的逻辑过于简单和直接:铝合金电缆安全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接头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良好的连接性能。接头的性能是铝合金导体良好蠕变性能的有力保证。由于接头由铝合金导体和cu-Al过渡端子组成,因此仅导体具有良好的蠕变性能,而cu-Al过渡端子的铝部分则没有,因此接头不可靠。因此,cu-Al过渡端子的铝部分也应采用与导体具有相同蠕变特性的材料。
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使用螺栓连接的机械连接(例如,电缆的T端子)时,确实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但是,他们只考虑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却忽略了一点,铜铝过渡端子通常以围压或凹坑压缩的方式进行压缩,这种压缩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大型的压缩继电器,远不及导体屈服强度,蠕变恰好发生在屈服强度附近。其次,与蠕变相比,端子压接的变形很大。结合以上两点,蠕变变形的影响已经完全减弱到压缩处理后可以忽略的程度。因此,所谓的铜铝端子的不稳定性根本不保持水。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工业领域,设备的使用时间是实际效果的证明。在当前的全球铝合金电缆中,例如北美最成熟的市场,被大量应用于Thomas Betts和Tyco端子的铝合金电缆项目中,1000系列铝合金材料,也有6000系列铝合金,蠕变性能非常优秀,完美溶解了铜铝过渡端子部分的蠕变性能值得关注。北美的铝合金电缆和终端连接系统已有40多年的安全运行历史,已成功应用于多个世界一流的重大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问题,实际效果非常强大证明其提供的解决方案的科学性质和合理性。
cu-AL转换终端的怀疑者可能需要反映:如果cu-AL转换终端存在真正的问题,为什么在美国市场上有多个项目并且许多客户从未提出过疑问?四十年来没有人发现或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断夸大市场终端连接问题的企业只能被认定为是善于利用市场机会,公然忽视产业规则和制造基本逻辑的电缆企业。但是,这样的发展思路,在短期内还不成熟,中国铝合金电缆市场可能仍然有效,但如果它不能经历时间和实践检验,从长远来看将不可避免地被行业淘汰。
- 上一篇:铝合金电缆需求量大
- 下一篇: 铝合金电缆连接端子问题的真相是什么?